關於平台的開發經驗,分享到此暫告一段落。接下來,我將主要分享平台未來的發展思考,以及這段時間與 AI 協作的開發心得與總結。
這個平台的目標,是希望能幫助孩子把每天的瑣碎任務,轉化成一種更具趣味性的學習與生活體驗。從任務清單、獎勵系統,到冒險地圖與成就抽獎,我嘗試透過輕度遊戲化設計,讓「完成任務」這件事不再只是被動的要求,而是充滿探索感與成就感的旅程。
不過,隨著平台逐漸成型,功能也慢慢累積,我目前正在思考的是:
還能做怎樣的設計,才能讓孩子持續保持動力,讓日常的學習更有樂趣?
剛好這段時間平台開發暫停了一下,讓我有機會跳脫程式碼,思考更高一層的方向。
最近在聽一檔 Podcast 時,第一次聽到 八角框架(Octalysis Framework) 這個概念。它由遊戲化設計專家周郁凱提出,主要用來分析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來源。
八角框架把動機分成八個面向,包括:
當我聽到這八個元素時,心裡浮現一種感覺:
「這正是我的平台所需要的設計方向。」
因為它不只是遊戲化的技巧,而是站在人類動機的角度來設計,這點對「兒童任務管理平台」特別重要。畢竟孩子不像大人,光靠「應該完成」很難長久堅持,他們需要更多正向驅動與動機設計。
於是,我決定把八角框架丟給 AI,請它根據這八個面向,幫我規劃平台可能的功能。結果 AI 給了我一系列的建議,其中有些點子讓我覺得好像可以試試看。
成就感
任務完成後可獲得經驗值,累積升級並解鎖特定物品或功能(例如繪本、任務地圖、小遊戲等),讓孩子清楚感受到自己的成長。
創造力與賦能
提供專屬的虛擬空間,孩子可以用兌換到的虛擬物品或小動物,自由布置,展現個人風格。
社會影響
設計「合作挑戰」,讓兄弟姊妹或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。這樣任務不只是「你要完成」,而是「我們一起完成」。
不可預測性
在任務完成後,偶爾觸發隱藏驚喜,例如:
🎉 隨機掉落小道具!
🗝️ 解鎖隱藏任務!
這種驚喜感能觸發孩子的好奇心。
八角框架中有些概念,其實我的平台已有部分呼應,但目前設計仍不算完善,還有許多可以優化與延伸的空間。
「讓學習就像在玩遊戲一樣。」
希望讓孩子在任務中不只是「完成一件事」,而是在體驗一場冒險。
透過這樣的設計,學習與生活習慣 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日常,而不是被硬性規範所限制。
不過同時也需要拿捏分寸——遊戲化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若孩子過度沉迷於遊戲機制,可能會讓任務淪為「隨便完成」的形式主義,反而失去學習與養成習慣的初衷。我想,這是在遊戲化輔助的設計中,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回顧這段時間的開發,我發現在 AI 的幫助下,最難的已經不是寫程式,而是:
「設計出真正能吸引使用者的體驗。」
八角框架概念的加入,讓我可以重新以 動機 為核心去想功能,希望開發出來的功能,更加有吸引力跟正向效果。
程式只是工具,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設計出能引發人心的體驗。
八角框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引,而 AI 則像是一個創意夥伴,幫我把模糊的概念轉化成具體的功能藍圖。
也期待接下來能在 AI 的幫助下,一步一步實現,打造一個真正 「有動力的任務世界」。